第1225章 赐田赏军-《重征天下》
连女真人都摸不清毛文龙这支神秘的部队到底在哪,远在千里之外的朱由检就更不可能知道了。『『笔趣『『『阁Ww W.『biqUwU.Cc因此他虽然记挂着这支奇兵,也只能暂时撂在脑后,专注于眼前的工作。趁着暂时驻在洛阳,较少受到朝廷官员的干扰,朱由检开始启动一个至关重要的大动作:改革军制。
这个改革先是从赏赐有功将士做起的。自从朱由检登基以来,全国各地大仗一场接着一场。尤其是他从陕西带出来的秦兵,先后经历了平定阉党叛乱、辽东撤军、平定西南、京师保卫战,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中原大战,可谓战功累累。
但是由于朝廷财政捉襟见肘,朱由检一直没对有功将士进行像样的赏赐。有功不赏,对军队的士气绝对是重大的打击,所以这件事再也不能拖下去了,否则即使是他一手带出来的秦兵,也难免会心生怨言,进而影响战斗力,甚至离心离德。
恰好现在收复了洛阳,朱常洵的大部分财产被接管,让朱由检有了足够的底气。他先下诏宣布:凡是在他登基之后参加历次作战的将士,均可分得一块土地,具体分多少亩,依其战功而定。土地从皇庄中拨出,皇庄现在主要分布于北直隶、河南二省,获赏者既可以直接获得赏赐的土地,也可以在自己的籍贯换地,还可以按照比市价更高的价格直接折现。
这条政策有以下几大好处:
第一,赏赐极重,对有功将士是很大的激励。在这个时代人的意识中,没有什么是比土地更珍贵的,因为土地可以代代相传,每年收获,免除将士后患。其实别说是这个时代,即使是在前世,新中国之所以受到人民极大拥戴,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进行了土地改革,让人民获得了土地,人民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所。
而按照明朝制度,军队属于军户,自从建国之初划定军田后,土地就不再增加了。后来兼并之风大起,很多军户的土地被巧取豪夺,军户迫于生计弃户逃籍,直接导致了明朝军队战斗力的直线下降。有了这个前车之鉴,朱由检焉能不对军人的土地问题高度重视。
按照功劳大小不同,朱由检把赐地分为五亩、二十亩、百亩、百顷四个级别。对于作战最多的秦兵老底子,基本上每人都至少可以获得五亩这一赏赐。杀敌五人以上者,可以获得二十亩地。
须知明代全国民田和军田加起来约为八百多万顷,也就是八亿亩;而这个时代的全国总人口,在泰昌年间有过一次统计,为五千多万人。但由于需要交“丁赋”,也就是人头税,因此存在大量的人口隐匿现象。朱由检曾经与阁臣讨论过这个问题,依钱龙锡的判断,全国实际人口至少在一亿以上,否则不可能每年消耗那么多粮食。
按此推算,明代的人均耕地数最多为每人八亩。那么二十亩地的赏赐就非常重了,基本上是让一个家庭的耕地数翻倍。即使按照市价,平均每亩地折银十五两,二十亩地就是三百两。对于普通农户来说,三百两银子是一辈子也花不清的巨大财富。
至于负责指挥作战的军官,可以获得百亩重赏。而解胜、郝永忠、李定国、李来亨这几位秦兵出身的大将,因为战功卓着,获得了百顷良田,也就是一万亩土地。这个赏赐当然极重,但朱由检认为他们完全当得起。
第二,赏赐的田地全都出自皇庄,再说白了就是没收的藩田。朱常洵在河南有藩田五万余顷,也就是五百多万亩土地,而获赏将士一共不到十万人,把福王的藩地填进去就差不多够了。何况此前朱由检还将蜀王朱至澍废黜,顺带把蜀王这一系给断了。蜀王的藩田自然也划归皇室所有,虽然及不上朱常洵多,至少也有一两万顷。
这些土地都直接归皇室所有,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私房钱,想怎么花就怎么花,朝臣也无权置喙。当然,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,要说朱由检完全不心疼,那是不可能的。但是与社稷倾颓、江山易主相比,朱由检宁愿主动来个“均田地”。获得了土地的将士,自然会对朝廷更加忠心耿耿,因为他们保卫朝廷,就等于是保卫自己的家园。
第三,朱由检用土地赏赐取代了爵位和荫袭赏赐。按照过去的规矩,立了军功,大者可以封爵,小者亦可袭官。但是朱由检对这种制度极为反感,因为这种制度无疑使功臣的后代躺在先人的功劳簿上,可以不劳而获。除了本身就是朝廷极大的财政负担外,还会造成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。明末军队战斗力低下,与此就有很大的关系。
当然朱由检也不能贸然废除爵位制度,因为这一制度已经沿袭了上千年,不是说改就能改的。所以他先从小范围做起,在未出京之前,他就召集解胜、郝永忠、李定国、李来亨四员大将,明确地告诉他们,即使他们战功再大,也只有赏赐,而不会封爵,后代也不能荫袭官职。
怕他们几人转不过这个弯来,朱由检可谓是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,给他们举了很多后人袭爵、袭官后不争气,导致家破人亡、香火中断的例子,最后诚恳地道:“大明武官成千上万,但朕最能倚重的就是你们几个,因为你们的功劳都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。如果朕重用那些袭爵袭官的无能将领,你们服不服?
“当然,谁都会为子孙考虑。定国、来亨现在还没有家室,但以后也一定会有。不过你们要是真为子孙好,就要让他们自己有本事,而不是吃前人的老本,坐吃山空。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,你们有没有信心调教好自己的子女,让他们凭真才实干成为国家的栋梁?”
四员大将忙一齐叩谢道:“圣上高瞻远瞩,臣等谨遵圣旨!”
朱由检则苦笑着道:“以后日子还长,希望你们言行如一,说到做到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