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章 学问-《明末流民帅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你这孩子……”种光道下意识就要夸奖一番,突然醒悟最近夸奖头生的次数太多,一时间竟想不到用什么新词。

    头生得到先生的夸奖,很高兴并没有自傲。

    前世的教育注重术。

    小时候还有品德课,但是根本不被重视,后来连品德课都被取消了。

    而在现在,人们注重德。

    这个德不光是指道德,而是指教人怎么做人,从万事万物的规律之中,从浩瀚历史中,寻找做人的立身之本。

    并不是后世人们想的大道理,也不是空谈,都是言之有物的经验之谈。

    头生本以为仗着自己后世所学的人生观,可以藐视古时的学问,最后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。

    自己在前世,一间教室几十人,按照标准课程来学习,那都是学的术,并不是学的立身之道。

    头生对于小学时的几个衙内同学非常有印象,自己还在喜欢玩玻璃珠子,滚铁环的时候,他们已经开始交朋友,开始处事。自己当时因为父亲创业早挣了一点小钱,有幸被衙内请去家里玩过一次。

    那一次衙内们和他们所请的朋友们,说话交谈,还有他们自己准备食物,完全没有大人参与。

    那是在九几年,至今想起那个过程头生都不可思议,那可都是十岁的孩子们。可惜自己开窍晚,并没有融入那个圈子。

    又想起前世自己的大领导,因为跟他关系较好,在两千年以后,又有幸看到他是如何把孩子送入新的衙内们的圈子里的。

    上千年来,科技发展日异月新,做人的大道却根本没有什么变化。

    这里的做人,不是指搀扶老太太过马路,也不是指做好事。

    学问使人明智,头生结合后世所学的术,进步神速,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穿越过来张一凡。

    后世很多需要在社会上摸打滚爬才明悟的道理,在古代的很多好的学问里,已经清清白白的讲了个透彻。

    当然,古代的学问也不是全对的。

    就像后世的书,一样也分好坏。能学到好的学问,这就要看是否有名师领路。

    头生非常幸运。

    他遇到了种光道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