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以前就有人做过一个实验。 一个野外的水池时间放久了,不知为何,明明没人放鱼虾,过一段时间却出现鱼虾这些物种。 除了这些好处,沟渠里的淤泥,更是天然的肥料,营养很多。 林重把沟渠的好处解释了一通,众大臣无不惊讶。 这群大臣,都是读书人,哪里种过地,所以听了林重设想,都对林重的想法感到惊奇。 “皇上,家家户户挖沟渠,会不会劳民伤财?”有大臣奇怪。 “臣倒是觉得,皇上此言,是个很好的办法,臣老家是淮南,那里雨量极少,若是有沟渠,定能很好的蓄水。” “不错不错,我也觉得是个好办法,还能养鱼,我们大夏,向来以鲫鱼、花鲢、草鱼、鲤鱼为鱼类主食,以往都是需要去江河垂钓,或者渔网,才能捕获,若是像皇上所说,能够利用沟渠自己养殖,那百姓餐桌上的食物也丰富很多。” 越来越多的大臣都觉得此举不错。 有大臣干脆直言:“皇上英明。” “皇上此举,造福千秋万代。” 李渊拱手道:“臣马上命人去办挖沟渠一事。” 林重点头,问道:“对了,粮食赈灾下去,用于赈灾的粮食里面,记住,要参小石子进去。” 此话一出,一些大臣奇怪。 李渊道:“皇上,此举…………呃,为何啊?” “是啊,皇上,参石头给灾民们吃,岂不是做好事还会被人骂?” “不妥,不妥啊,皇上此举虽然能让灾民少吃一些,但容易有怨言。”又一个言官摇头晃脑,显得自己很能干:“恳求皇上,收回成命。” 林重却是道:“朕这么做,自然有朕的意思在里面,米里参了小石头,虽然吃饭磕人,但却杜绝了有人从中牟利,众卿,你们说呢?” 闻言。 一群大臣吃了一惊。 往米里参小石头,杜绝从中牟利? 这个办法仔细一想,绝啊! 以往赈灾粮食,下去之后,层层剥削,到百姓手上的时候,往往能有一半就不错了。 这也是历朝历代皇帝头疼的地方。 而林重此举,有效解决了有人贪污粮食的问题。 因为这粮食里面有小石头,有人贪污回去想卖,有小石头的大米,那怎么卖得出去? 卖不出去,只能作罢啊。 除非那些贪污的人有那个闲情,在米堆里把小石头捡出来,但这份工作,谈何容易。 无异于大海捞针。 “皇上英明。” 一时间,百官惊喜。 当然了,几个原本抱着贪点小财的大臣,有些不爽,寻思着这次不能捞一笔了。 “河州一地,近期没出现差错吧?”林重又问。 李渊道:“皇上英明,提前安排张正居大人负责河州一地,现在那里物价最是平稳,灾民受到妥善安置,百姓们并不很大怨言,反而那里还流传着皇上的美誉。” “是么,那就好。” 林重放下心中石头。 因为根据小说,河州一地,是最先开始作乱的地方。 现在那里管理的井井有条,不会有大问题了。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与此同时。 小说主角张小凡居住的卫城之中。 作为河州的下游地区,卫城也遭遇了洪灾。 好在卫城主城地势较高,城内居民并未受很大影响,但城市四周的村落和城镇,损失惨重。 很多民众良田被淹没,屋舍被冲毁。 现在卫城城内也受到影响,粮食暴涨。 前几天,城内多出了很多要饭灾民,这些灾民衣衫褴褛,看起来非常可怜。 此时一个戴着斗笠,穿着蓑衣的中年人,正在暴雨中,趟过一条条积水,在乡野之中步行。 此人,便是张小凡师父,秋一真人。 在雨灾持续三天的时候,秋一真人便告别张小凡,下乡去看望灾民。 用他的话来说,这也是修行的一步分。 同时,他也是看这次灾情如何,到时候教张小凡如何应对。 这一路上,秋一真人内心沉重。 灾民太多了。 这次的水灾,是他这么多年来,看到的最严重一次。 他经过起码有十个村落,可是这些村落的屋舍,大部分都被冲毁,村民们早已经不见踪影。 第(2/3)页